內鏡是近代醫(yī)學史中一種重要的診斷和治療的器械。內鏡是一種深入人體腔內的儀器,如果內鏡清洗消毒不徹底,將導致醫(yī)源性感染。由于內鏡的結構復雜和材料特殊,使得內鏡不易達到完全滅菌的要求,所以內鏡使用前后徹底的清洗及消毒是減少醫(yī)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。
內鏡清洗,難點何在:
1、內鏡本身因素:
a.材料:軟鏡由不同材料制成,電器元件,鏡頭,微小部件等,所有材料必須對于整個處理過程中所應用的物理和化學介質兼容;
b.復雜幾何形狀:長管腔,嵌入結構及光滑表面,密封管腔,均對清洗、消毒、滅菌劑帶來挑戰(zhàn);
c.所有表面及密封連接均會在處理過程中受到損傷,并可能導致內部原件的損壞,造成高額維護費用。
2、污染物屬性多樣復雜:
作為侵入性器械,內鏡上沾染的污染物包括人體正常分泌物、病理性分泌物,種類多,成分復雜,常見的有蛋白、粘多糖、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等等,若不在消毒滅菌前先清洗掉這些有機物,則將給后續(xù)的處理工作帶來阻礙。
3、極易生成生物膜
正由于內鏡的復雜結構,內鏡表面污物不易徹底清洗,導致細菌生物膜易發(fā),并成為了內鏡相關感染中的普遍原因。
細菌生物膜由細菌及其細菌自身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基質組成,它不可逆地粘附于表面,保護細菌免于受環(huán)境的影響,并能大幅增加細菌的抵抗性。
因此,用于內鏡的清洗產品應含有多種復合酶成分、具有高效滲透、清洗徹底、安全經濟等特性。